在合肥市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二樓的平臺上,我看到一臺PM2.5大氣顆粒物監測儀器正在打印一份監測報告,研制這臺監測儀的是剛剛成立才一年的合肥福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,公司總經理李保生介紹,他們研制的樣機一出來,就獲得了國家環保部、北京中科院環保所等研究機構的訂單。而讓李保生決定從“研究者”轉型成為“創業者”的,正是安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好環境:“政策導向非常關鍵,只要你能把活力激發出來。”
回眸2013年,我省有一大批像李保生這樣的創業者或攜帶資金、或懷揣專利、或憑著滿腔的激情,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企業。數據顯示,2013年,我省新增加企業法人45000多家,其中民營企業占九成以上。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讓李保生們下定創業決心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去年年初省委、省政府出臺的《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》,這份《意見》針對安徽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,從八大領域共分二十條切實助力民營經濟。
為激發“民營經濟活力”,省財政從2013年起連續5年,每年安排11億元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,同時要求各市縣按比例配套。截至2013年10月底,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總量已經達36.8億元。
針對“民營企業融資難”,省銀監局新增小微貸款占全部貸款比重、小微貸款覆蓋率、服務覆蓋率和申貸獲得率四個考核指標;為推動全民創業,省人社廳制定創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,對畢業生自主創辦或合伙創辦科技型、現代服務型小微企業給予補助;省工商部門免除小型微型企業注冊登記費,從投資主體、注冊資本、出資方式、經營范圍等方面放寬準入條件;為破解民營企業用地難,省國土資源廳將民營企業用地納入年度用地計劃,省國土資源廳土地利用管理處副處長陳建農說:“我們實行保障用地,在各個開發區要推行標準化廠房,滿足中小微企業(用地需求)”。
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,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,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被逐漸破除,民營經濟正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的主體力量和強大支撐。據統計,2013年前11月,全省民營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56.9億,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3.6%。省統計局發言人趙金寶說:“意見出臺后,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,發展速度較快,發展質量較高,發展貢獻較大。”
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指出,今后安徽還將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更好的環境,“目前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態勢很好,但與發達地區相比,與十二五規劃目標相比,還需要從深處發力,精準發力,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問題導向,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更好環境,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的潛力。”張寶順說。
我省下大力氣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民營經濟迎來大發展的春天